織物去除靜電的危害常用的是織物抗靜電劑。常用的織物纖維主要有:羊毛、錦綸、蠶絲、膠粘纖維、棉、麻、醋酯纖維、維綸、腈綸、丙綸等,當兩種纖維織物相互摩擦時,就會產(chǎn)生靜電,影響纖維帶電量的因素很多。

2345_image_file_copy_4

不同離子型的織物抗靜電劑,對解決帶電量而生產(chǎn)靜電的效果不一樣。雖然影響纖維帶電量的影響因素很多,但還是主要取決于纖維的吸濕性和空氣的相對濕度及摩擦條件。纖維的親水性越好,吸濕越多,帶電量越低。對合成纖維織物進行抗靜電后整理,所用織物抗靜電劑大多數(shù)是結(jié)構(gòu)與被整理的纖維相似的高分子物,經(jīng)過浸扎、烘焙而粘附在合成纖維或其織物上。一般主要用的是表面活性劑,包括陽離子型、陰離子型和非離子型的,都是不耐洗滌。

2345_image_file_copy_26

紡織品抗靜電劑三大認識基礎第一是紡織品抗靜電劑的重要性,第二是紡織品抗靜電的機理,第三是紡織品抗靜電的途徑。紡織品不管是民用還是產(chǎn)業(yè)應用,靜電的產(chǎn)生都造成過一定程度的危害。

首先造成靜電產(chǎn)生的原因大致分為兩大類,一種是紡織材料靜電是由于表面間的相互摩擦產(chǎn)生,另一種是紡織材料是點的不良導體,具有很高的比電阻。

紡織品抗靜電劑的織物可分為民用和產(chǎn)業(yè)用兩大類。對纖維進行抗靜電處理,一般常用的是表面活性劑,作用機理為表面活性劑分子疏水端吸附于纖維表面,親水性極性基團指向空間。形成極性表面,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子,降低纖維的表面電阻率,加速電荷分散。用紡織品抗靜電劑對織物進行后整理的處理方法始于20世紀50年代,這種方法適合用于各種纖維材料。